"天津桥上无人识" 天津桥指什么桥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0 17:57:02
黄巢的《自题像》
记得当年草上飞,铁衣着尽着僧衣。天津桥上无人识,独倚栏杆看落晖。

陶毅《五代乱离纪》云:巢败后为僧,依张全义于洛阳。由此看来,天津桥应该是位于洛阳某地的一座桥。
隋炀帝大业元年(605)营建东京洛阳,选址于汉魏洛阳故城西边18里的地方。东京经一年而筑成,后来李唐又作为东都,武周作为神都,成为帝王们经常驻守的处所。这座宏伟美丽的都市构筑在洛河南北两边,为了解决交通问题,洛河上自西而东修建了天津桥、中桥和利涉桥,其中天津桥最为重要。
关于天津桥的情况,《大业杂记》、《元和郡县图志》、《唐两京城坊考》等典籍都有记载,参以其它文献,便可对它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。北自皇城的正南门端门,南到外郭城的定鼎门,有一条七里多长的大街,叫做定鼎街或天门街、天街,天津桥即在这条街中。天津桥临近端门,不仅都市南北两部分的来往主要依靠它来维系,而且还是抵达西京长安的必经之地。当时认为洛河横贯都城,有河汉(天河、银河)之象,天津桥便因而得名,定鼎街也便有了天津街的别称。天津桥是大业元年营建东京时开始修造的。最初,它是一座浮桥,由铁锁钩连大船而成,跨水长130步(一步为六尺,一尺合今0.296米)。这是我国关于铁链联结船只架成浮桥的首次记载。桥的南北两端,还修建了对称的四所重楼,为日月表胜之象。但这座浮桥耐用程度不够,大业十三年(617)曾被瓦岗军烧毁,遇到洛河涨水也会冲坏。唐朝建立后,不断加以改建。贞观十四年(640),官府组织石工累方石为脚,改建成为石础桥。永徽六年(655)、永淳元年(682)、神龙二年(706)、开元十八年(730),都有天津桥被冲坏的记载,见于《旧唐书》高宗、中宗和玄宗的本纪。洛河流经天津桥地带,为了加以疏通,曾开渠分作三股,因而分设三桥,天津桥居中,北边是黄道桥,南边是皇津桥。“皇津”的说法系依据《旧唐书·玄宗纪》、《唐会要》卷86《桥梁》条,而《唐两京城坊考》卷5及所附地图作“星津”,《樊川诗集注》卷3注引《大业杂记》作“重津”。“皇”、“星”、“重”三字形似,未知孰是。开元二十年(732)四月,拆除皇津桥,与天津桥合为一桥。但天津桥没能因此而安然无恙,开元二十九年(741)又有了毁于洪水的记载,不过时坏时修罢了。

内河通向海滨的那座桥

天津桥为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中的“七天建筑”之一,始建于隋,废于元代。初为浮桥,后为石桥。隋唐时,天津桥横跨于穿城而过的洛河上,为连接洛河两岸的交